《獨家》 買電動汽車趁早, 漲價趨勢蔓延~ 這把火2022全年恐難止住!|電車未BattWay-台灣最大電動車資訊平台
市場焦點
《獨家》 買電動汽車趁早, 漲價趨勢蔓延~ 這把火2022全年恐難止住!
網路攝
來源: 網路攝
SHARE

在汽車銷售市場上,從歷史的軌跡看來,向來都是越賣越便宜,折扣、促銷活動從沒間斷過,可是自從電動車的出現,完全攪亂了這一池春水。

以特斯拉為例,中國大陸的 Model Y 價格就在3月10日、3月15日、3月17日,短短七天之內連漲了3次。美國地區的特斯拉,也同樣在一個月內調漲了3次 Model 3 的價格。

同樣的,特斯拉在3月16日悄悄地調整台灣的建議售價,Model 3入門版從原本的165.49萬元,調漲8.3萬元來到173.79萬元,其中Long Range也正式突破200萬元大關,來到207.19萬元,Performance則是調漲最多的車型,漲幅達11.2萬元來到233.69萬元。

來源:Tesla
 

搞出這種令人難受的「浮動車價」,而且其價格曲線不斷往上攀高的不是只有特斯拉而已,受到全球疫情以及俄烏大戰的衝擊,除了通貨膨脹之外,電動車造車的關鍵原料短缺與價格飆升,才是推升這波漲價潮的罪魁禍首,而波及到的廠商遍及全球電動車產業,累計全球已經超過20家汽車廠商、逾50款電動車已經宣布漲價。

再進一步探討漲價幕後原因: {{promo_picture}}

一、事實上,這波「漲價潮」早在2021年底就已經出現苗頭,而開出第一槍的就是「車用晶片供不應求」。

根據台灣某晶片大廠提供給《Battway》的獨家消息指出,從喊車用晶片缺貨至今,時間已經過了不止半年,但是汽車用的晶片,短缺情況並沒有得到明顯緩解,而且台灣許多晶片廠,只要有能力做「車用晶片」的,現在公司就只生產給車用,其他原本像是供給自動控制、資訊通信等等的晶片一率往後延產。

來源:網路攝
 

二、電動車的動力來源「電池模組」,占電車零配件成本比重最高,達35%到40%,而「電池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」,也是讓車價難以回頭的聚焦主因。

四月初的時候,馬斯克看到每公噸鋰金屬近10年來的價格變化,就屬2022年最誇張,價格大幅暴漲,鋰金屬的價格上漲幅度相較去年同期超過480%,這讓全球首富馬斯克也大呼「太瘋狂」,怒喊如果再不降價「特斯拉乾脆自己採礦」。

除了「鋰」是製造電池時的關鍵金屬,其他像是「鈷」和「鎳」等等都是。 {{promo_video}}

俄羅斯廠商諾里爾斯克(Nornickel)就是全球第一大鎳礦生產商、也是全球第4大冶煉生產商,俄烏大戰便直接導致「鎳」的供應風險大大提高,市場的鎳價也不斷攀高,而這種飆高價的狀況,在每個電池模組用得上的稀有金屬身上都看得到,鈷的期貨價格就創下2018年以來的新高。

電池原料的繼續飆漲,會不會限制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速度,答案顯然是肯定的,而且會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,有專家就預估動力電池材料的價格若要回歸正常和理性,至少要半年或更長的時間。

來源:網路攝
 

三、「運費大幅上揚」,讓車商不得不把成本壓力轉嫁給消費者。

汽車運輸船(car carrier)的運費如同貨櫃運費一樣,從2021年8月時飆升至13年高點後,就如同「失心瘋」般的不正常跳漲,例如先前有可載運5,000輛車的汽車船一年的費用(年約),原本已經漲至每天24,000美元,後來又有其他客戶喊出要以每天3萬美元的價格預定三年。

來源:網路攝
 

由上述分析我們得知,2022年的電動車價格趨勢完全看不到回跌的任何訊號,必然「只會漲不會跌」,就是因為這股漲價預期心理,許多想要入手電動車的消費者都趕緊進場,全球許多市場因此出現第一季電動車銷售量,即使產能吃緊,依舊飆高的情況,而幾乎所有的車商也都祭出「漲價不溯及既往」的原則,只要是消費者訂車後宣布的漲價,都不會影響已經成立的訂單金額。 {{promo_picture}}

0
則留言